我好恨,我昨天為什麼要說這不是愚人節玩笑……
---
《武道狂之詩》,蓋亞出版,作者是喬靖夫,目前出到第七集,未完。
好些年前,有一套武俠小說出版了。在當時,他打出「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這口號……先不論這句話是否過於誇大,但是它確實是很準確的點出了一個問題:武俠小說,式微了。或許你會提到天觀雙俠,可是這套東西被貶得太慘太慘。或許你會說在期間還是有零星的好作品,像是黃易在邊荒完結之後還是有《雲夢城之謎》這些作品……
可是不夠。
更準確一點來說,在黃易之後,似乎已經沒有幾個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者。傳統國術武術正在式微,武俠小說也因為閱讀的門檻、青少年閱讀程度的下降難以推廣。
沒錯,金庸還是很紅,可是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火熱的程度了。小說,始終是最不好入門的途徑。而金庸全盛時期,電視劇、電影、漫畫……這些東西可是鋪天蓋地的掩過來,八點一到,你他媽怎麼轉都有機會轉到「至少」一部金庸、古龍的作品在電視上放映。
現在寫武俠的人太少太少了。
一來是讀者的問題,二來是作者的問題。讀者方面不再多說,作者這裡,最大的問題則在國學功底上,你要寫得好寫得出彩,細部的設定是絕對無法避開的。如果更有種一點想要牽扯歷史,那就得花更多時間去考據……當然,歷史小說也是同樣如此。
好的,一些閒話說完,還是回歸主題吧。
近幾年來,如果要我推薦武俠小說,大概會舉出這麼三套:默默猴的《妖刀記》、孫曉的《英雄志》、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
前面兩者,妖刀記本身的問題十分微妙,作者的文字太細太麗太過雕琢,很多時候會造成閱讀方面的困擾。這不是隨口說說,我出身中文系,自認在古文功底上也算堪用,但是《妖刀記》不管是人物、勢力、組織、物品,當這些東西全部都有個專有名詞嚇死人的時候,你是真的會看得很頭痛。更何況,《妖刀記》本身是一套情色小說,很多無聊人會排斥這點,所以算是這三套裡頭,我認為最難推介給別人看的。
而《英雄志》什麼都好,最大的機掰缺點就是孫曉幹他媽的斷尾,雖然推別人入坑之後一起痛罵孫曉很爽,可是現在我是真的不敢隨便亂推介這套書了……媽的,原來當年我拖稿是這麼機掰的一件事。
接著就是《武道狂之詩》。
問問身邊的中國人,武俠對他們來說是什麼?
「俠」在這裡不需要多提,畢竟注意這邊的人也比較少(?)
那麼「武」呢?
輕功、氣功。印象中的武者就是踏踏踏立馬飛上三層樓高,印象中的武者,便是如同郭靖降龍十八掌那樣外放凝型氣勁——
讓我們簡單下個定義吧,所謂傳統武俠,就是機戰中的「超級系」作品。那是以現實為本,幻想延伸而出的絢爛世界。你無法判斷他是否真實是否存在,但是看武俠小說長大的小孩一定都會有個氣功或者輕功夢。
而《武道狂之詩》,走的是真實系路線。
類似氣功的說法也有類似的東西,不過在喬靖夫筆下,他假扥「借相」這個詞語來說明。指的是氣勢一類的東西。整體來說,這部小說走的依舊是寫實路線,你會很自然的認為「這些東西並非不可能」。
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小的轉變,技擊派的武俠小說,真實系的敘述風格……而武俠之心,就存在這文字裡頭。
此外,作者是香港人,不知道是否受到港漫風格影響,這本小說對於武者的敘述簡直是讓我愛死了,強者就是要戰,我他媽最強所以我就要統一天下——稱霸之後,再繼續不停的戰鬥,直至再無敵手。
這是非常痛快的手法,非常直接。
你可以把它當爽書看,你也可以細細品嚐作者在文字中要傳達的俠者之心,總之,這套讀起來絲毫不拖泥帶水,又不只是一套爽書的小說,在我心中佔有極大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一讀就愛上這種程度。
依照慣例,劇情啦人物啦設定啦這些東西我就不多提了。
啊……話說回來,《妖刀記》的肉戲寫的超棒,對這東西不排斥的也非常推薦去租書店找來看看XD
超級超級推薦喔>\\\\\\
---
這麼好的天氣我竟然得窩在這裡寫完東西才能抽菸喝咖灰,實在是太痛苦了=_=
- Apr 02 Sat 2011 16:36
【專題】我看《武道狂之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