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有雷有雷有雷有雷有雷有雷。
---
雖然說只是疑似的雷啦,不過因為這個推測算是巨雷等級所以要強調很多次。
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這篇有雷。
在有毒有雷的不公開版本裡頭,我的文章提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對最後一段證詞當中明顯存在的不合理。
坦白說,我這幾天閱讀這本小說的狀態並不算太好,不只書讀得斷斷續續,就連事後的心得及推薦也是分兩天寫完,所以這一個論點只讓我覺得「ㄊㄇㄉ很不對」卻沒有深究。
就是關於神原和彥在證詞裡面敘述的柏木卓也。
在有毒有雷的版本中,我說「這太怪了,根本不像他,宮部美幸想要寫的難道就只是這樣的一個半灰色人格嘛?」
一直到今天在看醫生之前的泡澡時間我才意識到哪邊不對。
因為角色情緒投入過深的關係,雖然曾經閃過到底所羅門的偽證是指誰的證詞,不過那個時候的我並沒有打算繼續深究。而關於純文學,我的心態一向都是看完小說寫完心得就閃人,而這次考慮到看診時要聊到的關係我就再次理了一下我的情緒,然後就想到了。
最後一本書裡面的柏木卓也,是不對的。
所以……神原和彥這個人不對勁。
這是在事件當中,唯一一個,在場,卻沒有獲得證明的證詞。
想通了這點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套小說最高明的技巧手法之處;因為ㄊㄇㄉ竟然有人願意用整整六本的篇幅去圓一段的謊言,讓這段證詞合理化;然後從這個發想推演回這本內容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樣的寫法很出色,很棒。
——好到我甚至閃過寫篇真實的雪夜短篇小說,不過後來還是放棄這念頭了。
用盡全身力氣去尋求瞬間的真實,這是部了不起的作品。
這個論點並非絕對,純粹是我的推論。不過在和醫生今天有限的對談裡頭我主動提到了這點,醫生賊笑回答我說的沒錯,那確實是刻意不明寫的一段。
僅供參考。
不過因為從這個角度回去看整本書會讓他成為不同等級的作品,只好稍微多話寫這麼一篇文章,然後把連結附在專題本文之上了。
因為這樣,才可以說得通。
如此而已。
---
既然是充滿毒氣的地方,這邊當然要繼續寫點有毒的東西。
看這本書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具體來說,就像是賣火柴的女孩那樣,點亮火柴只是為了瞬間的錯覺,沒辦法獲得真實的溫暖。
啊,是的。
這一個禮拜我的心情確實就是他媽的那麼冷沒錯。
受到書的影響,受到家裡的影響,受到一直以來的影響,甚至在星期天的中午和下午我都直接呈現一個ㄍㄋㄋㄋㄊㄇ敢靠近我就死定了的氛圍。
雖然有這樣子的原因,不過還是得說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寫作。用了六本書去敘述一個謊言,用了六本書去圓一個最後才會用上的證詞,然後直接留白進入大結局。
這事後的餘味實在是讓人很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