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想到太多事情害我情緒平復了好久……
---
ㄉㄅㄑ這篇我自己一路寫一路崩,我覺得最後的成品讓我不太滿意。所以可以只看前面分數的結論就好,那段已經算是結語了。
96分。
解釋一下給出這種超規格分數的最主要原因:當你整部動畫每一話都當成電影在作的時候,我認為達到這個等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是一部我認為可以再戰二十年的作品,我想任何一個記得《東京殘響》的人,在很多很多年以後都還是會將這部作品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當然,相對那些傳統的衛生紙作品,這部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讓人崩潰的。只是《東京殘響》
這個殘響兩字實在是用得太好,看完之後會強烈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堵在心裡。這個症狀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不過很適合在看完之後抽上幾根菸讓自己安靜一下思考思考。
不過坦白說,這部並不是一部全年齡向的作品,如果是抱著看商業作的心情來看這套的話,應該會覺得普普通通吧,只是對於這樣想的人,我希望過了五年之後你可以重新把《東京殘響》找回來看一次,或許那時候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篇廢話會比較多一些。
這是動畫裡的OP,後面會附上完整版的;ED也是。
Trigg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00ABaD4cI
。在娛樂作品尋求藝術性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小說、動畫、音樂、電影、漫畫、電視劇,在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主要的娛樂消遣時常常會碰到這麼一個問題:我的作品,到底該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之間的追求?
是永遠走在小眾只要自我滿足就好?
還是只要賣座其他一切都無所謂呢?
抑或是努力在兩者之中尋求平衡點,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從以前到現在並沒有很具體地使用文學評論的方式去剖析每一部作品,這並不是因為我妥協了,而是我知道自己在看的東西是什麼,也知道我的文章想要給怎樣的人看到,也思考過自己的文字要用怎樣的方式去呈現才會讓人願意耐著性子把每一篇至少都是一千多字的文章看完。
話說回來現在好像起跳變成兩千字了,能堅持看下去的你們還真M……
所以我很少談到劇情,很少談到在作品背後的那個最核心的「作者」,我認為每個「作者」都會有一段想要說的話,然後將這句話藏在作品最深層的地方,接著再在上面開始塗抹。於是我們看到、聽到了一部部完成的作品。
當然,核心價值就是「我要錢」的創作者當然也是有的,不過我並不會覺得有哪點不對就是了。
所以大多時候我說的是人物,是整體性。期待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經典不切實際而且毫無意義,但是我並不覺得這就代表在充滿商業化的現在去尋找那份「美好」是一件愚蠢的事;所以我某些文章會寫得比較認真一些,某些文章你就看我整篇都在吐槽這樣。
ㄉㄅㄑ我必須強調我真的沒有要黑《S__》,真的。
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想要寫的東西,不過直到今天我才把這一段拿出來稍微提了提。如果覺得一部東西不好看,就系統地點出不喜歡,覺得能更好的地方;如果很喜歡一部作品,就盡全力讓人弄懂你的想法。忘記你存在的世界觀,除非是作品本身爛到你忍不住,不然不要老是站在上帝視角高呼著中二中二,真的是中二中二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
……欸對,我確實是說過某部作品的主角很__。
永遠盡可能地通俗地去分析介紹每一部我看的作品,大概就是這樣。
我想這次這段廢話大概是因為自己終於給出了96分吧……有種跳了成就就得順便發表一下感言
的感覺。
這部動畫讓我太痛了,後面要打的也不算太多,只好先在這邊廢話了。
。電影級的演出
儘管《東京殘響》的內容毫無疑問,但讓我決定給出96分的,是這部動畫每一話都猶如劇場版等級的作畫、分鏡、配樂。當一部作品在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每一秒的配樂都跟你拼命的時候,就好好享受這部作品吧。
特別是在配樂的使用上,明明是十一集的動畫卻如此囂張真的是嚇到我了……
當然只看這些的話還是看不下去啦,所以終究要回歸故事本身。這方面的評價我想就會比較兩極了,對我而言這是一部不考慮深層內涵也是一部乾淨俐落的懸疑爽片,不過可能也有人會認為這部動畫不知道在幹三小好無聊喔之類的吧……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存在。
原版ED,一樣後面會放上完整版。
誰か、海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vwgyt_fSw
。三島理沙
明明應該是存在感低落的角色類型結果卻出人意料存在感超高。
三島理沙是9和12之間人性最明顯的符號。雖然從一開始他們的動作就很明確,不過因為加入了這個他們從未擁有過的女孩子,9和12的人性面變得更加飽滿,也更加凡人化了。
這是挺重要的一點,也算是導演不停提醒的一點吧,畢竟是這樣的敏感題材。老實說我在看動畫之前查了簡介第一個反應就是日本人真敢,這部播放的時間離ISIS沒多久吧,不過實際開始看了之後就覺得不用太擔心了,故事並不是爆爽爽的麥可貝走向,9和12雖然自稱恐怖份子,不過他們並不是。
只是有事要做而已。
然後除了他們要做的事情之外,三島理沙就這樣插了進來。如果說9和12存在的目標是為了做一件事的話,三島理沙象徵的就是他們的所希望的地方。在劇本的處理上很刻意把她寫成一個拿掉之後也完全無所謂的角色(這是真的,或許在不少地方會覺得這女生是來亂的,可是她真的沒有實際讓計畫產生什麼變化,至少結果如此。),很有趣。
偏偏是這樣的角色在故事的開頭說出了希望這個世界毀滅,ㄎㄎㄎ。
。為什麼又是青少年?
這是一個慢慢轉向成熟的年紀。
相比國中時代的設定,我還是比較喜歡高中生開局這一點。國中生太過稚嫩,國小生需要報警,大學生這設定聽起來就有點無趣;對我而言,高中才是一個最敏感的年紀。
……有點煩躁,不想寫下去啊啊啊啊啊<囧>
儘管年齡上的設定對9和12來說並沒有必要,換到國中時期一樣可以,某些地方抽換就好了;但是我卻很喜歡高中生的設定。當然,不是他們兩個那種高中生,也不是三島理沙這種高中生,而是隨處可見我最喜歡的果然還是中山女中白制服的路人高中生。
是更加敏感更加纖細的17歲。或許已經忘記國中時的中二行為,或許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要走哪條路,或許太監了人生第一本小說雖然後來有補完……大體而言,我認為一個人如果真的很想「做點什麼」,那麼就是高中時期了。
還沒有進入大學,所以暫時不會接觸到最小型的社會陰暗面。
已經從國中畢業,所以看上去雖然只差了三歲,卻已經是不同的自己了。
他們還沒被染黑,但也不是純白,而是站在開始選擇自己顏色的路上。
十七歲就是這樣的一個年紀。
……
好啦我真的寫不下去了,痛痛ㄉ。
當你必須惡作劇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才能引起世界的注意,只能說這真是個讓人悲傷的世界。
以十七歲作為設定有很多客觀存在的理由,也有很多象徵符號的原因,但是我認為所有的真正青少年作品最核心的共通內容都是同一句話:
「希望你們不要成為我們這樣的大人。」
好,就這樣吧。
完整OP/ED:
Trigg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OJvSEFa8c
誰か、海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7QjFdNkUk
。三本
人物部分是最弱的一環,但是也不差了。9和12看起來像是雙主角,可是真正的主角是劇情啊啊啊啊,導演根本是典型的自己爽完就睡的那種惡劣男人啊啊啊啊啊!!不過在結局還有劇情以外的地方留白這樣的作法並不討人厭就是了。
劇情上等。乾淨、俐落、重節拍,就像火柴一樣。
音樂神級,我真的想不出一套可以全方面在配樂還有op跟ed輾壓他的作品……要在這邊用《星際牛仔》的捏他梗了嗎?雖然OP跟ED注定不是能傳唱的類型,但是整體的音樂表現真的沒話說,把氣氛渲染得太好了。
。結語
看完前三集我想說挫賽了,這部又要給到95分,最近高分出現得好頻繁。
中間看一看我覺得挫賽了,這部動畫好像有超過95的感覺,是不是我感覺錯了?
最後看一看我ㄊㄇ自己崩潰了整個晚上……雖然這是我自己的問題,不過沒有把這篇專題以最好的樣子寫出來好像也不是一件太要緊的事情,這是一部需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的作品。用心感受之類的倒是比較不需要,《東京殘響》談了很多問題,但是每個地方都是輕輕撇過去而已,你在意的點不一定會是其他人在意的點,自己看完動畫之後找找自己的《東京殘響》吧。
最後思考了幾秒鐘要不要for一下……還是算了。
全站熱搜